2023年7月6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召开,太原市持续创优“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行动——“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新闻发布会。
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创优“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提升等专项任务为抓手,立足司法审判职能,推出一批特色举措,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答记者问;
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强
近年来,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服务大局、能动司法,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以创优“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提升等专项任务为抓手,立足司法审判职能,推出一批特色举措,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犯罪,刑民分明严格司法
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犯罪。2021年以来,审理相关类型案件1339件,以法治手段有力维护经济秩序。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严格区分企业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认定为刑事犯罪,2021年以来,依法宣告13名被告人无罪,让企业家安心投资、放心发展。
二、公正审理合同纠纷,平等保护市场主体
坚持 “ 两个毫不动摇 ”,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服务“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建设,助力市场主体倍增。2021年以来,依法妥善审理买卖合同、运输合同、建筑工程合同等各类传统合同纠纷20411件,同时提升新型合同案件审判能力妥善审结1件用水交易纠纷案件;类案专审提升涉外民商事案件审判专业性,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近三年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83件,其中原告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诉埃塞俄比亚公路管理局侵权责任纠纷一案较为典型,法院支持并促成诉讼双方达成和解,依原告申请裁定撤回起诉,取得较好的审判效果;出台《助力复工复产和服务业复苏十条意见》,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对中小微企业案件纳入“绿色通道”,通过法律保障,让千百个“经济细胞”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助其快速实现权益,帮其渡过难关。
三、持续加强破产审判,助力企业重整重生
建立企业破产暨执行工作府院联动机制,修改完善《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办案指引》,推出破产审判12项措施,发布破产审判五大典型案例,提高破产案件的审判效率,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对企业的拯救功能。2021年以来,审结破产案件137件,盘活土地1037.41亩,盘活资产10.42亿元,帮助8500余名员工稳住就业。让三针医院、山西晋煤铁路物流有限公司等一批有挽救价值的企业重焕生机。推行“执破协同”机制改革,执行阶段启动司法审计,开展“预重整”“预和解”“预清算”,推动49件执行案件转入破产程序,执转破工作高效运转,使“僵尸企业”有效出清,让有价值企业凤凰涅槃。
四、创新金融审判模式,全力保障金融安全
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市中院成立金融审判庭,推动迎泽法院成立太原金融法庭,加强专业团队建设,提升金融审判职业化、专业化能力。2021年以来,审理金融借款、信用卡纠纷、保险证券等金融类纠纷案件9479件。探索多元解纷途径,与太原市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沟通,解决金融审判工作问题。统一涉金融类诉讼案件的裁判尺度,出台《关于涉金融类诉讼案件的审判指引》,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设立太原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金融法庭整体入驻,促进各类金融纠纷源头治理、柔性化解,逐步实现金融案件集中管辖、一站式办理。近年来,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上万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围绕房地产项目“三保”目标,2021年以来依法审结涉房地产案件13901件。妥善审结晋某银行诉某置业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等多起重大案件,维护了房地产市场秩序和金融安全。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2021年以来审结知识产权民商事案件2821件。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司法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融合效力,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质效。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省市知识产权部门联合互动,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山西中心成立派出法庭。提升知识产权审判效能,近年来审理了有代表性的“广誉远”回归山西、“宁化府老陈醋”“山西汾酒”等驰名商标侵权案件,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知识产权。山西晋某汾酒厂诉山西某酒厂股份公司不正当竞争等四案入选2022年山西高院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六、做好裁判后半篇文章,兑现胜诉企业合法权益
公正的裁判得不到执行,胜诉方权益就得不到保障,做好裁判的后半篇文章对优化营商环境意义重大。太原法院连续开展“春雷行动”“三晋执行利剑”“反规避执行,助力营商环境”等集中行动。对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依法强制执行,用足用活执行措施,让胜诉企业权益及时兑现。对暂时履行困难的促进执行和解,用执行担保、分期付款、“一揽子解决”等方式“放水养鱼”,善意执行,避免“执行一个案子、垮掉一个企业”。妥善执结了涉潞安集团165案5亿余元、涉文旅集团140案5亿余元等国有企业系列执行案件,助力企业生产运营恢复常态。对根本无履行能力的企业法人依法转入破产。同时发挥司法能动性,对发现的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及时发出司法建议,督促合规整改。常态化开展优化诉讼生态工作,制定办案指引,列举滥用诉权的具体情形。明确处罚依据,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并对不诚信诉讼参与人进行处罚,让“假官司” 现原形,让守信守法在龙城大地化为习惯、成为信仰!
七、推行诉讼服务改革,有效减少企业诉讼成本
聚焦涉诉企业诉讼效率、诉讼成本等关键问题,积极推行诉讼服务改革。“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打造“中院牵总、多元联动+N”诉前调解新机制。小店法院“解忧驿站等一批让有纠纷企业不花钱、不浪费时间解决纠纷的诉前调解工作室纷纷成立。2022年以来全市诉前调解各类纠纷79237件,调解成功52963件,大量商事纠纷在立案前化解。全力打造集约高效的诉讼服务中心,构建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跨域立、邮寄立“五位一体”的便民立案格局,让涉诉企业诉讼更高效便捷。推行司法鉴定改革。采取必要性审查、规范收费等措施。提升司法鉴定质效的同时为案件当事人节省鉴定费用50%以上。推行诉讼费交退费“七步变一步”,2022年以来两级法院主动退费2.66亿元,以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降低了企业诉累,提升了诉讼体验。
下一步,太原法院将进一步加大用法治手段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做好服务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不负期盼,不负重托,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太原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