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召开,太原市持续创优“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行动——“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新闻发布会。
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就“聚焦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助力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答记者问;
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 贾玉萍
太原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措施,持续创新改革举措,聚力打造发展高地,强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市场监管局身处优化营商环境的窗口前沿,担负着维护市场经济制度、监管市场交易行为、守护质量安全底线、推动市场主体提升的重要职责,始终坚持聚焦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立足市场监管职能,从严压紧压实责任,严格规范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内生动力,全方位助力打造我市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以法治环境之“正”,促营商环境之“优”。
一、全面贯彻营商条例,严把准入环节公平公正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营商环境法规政策,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向“最高手”看齐,在“最实处”发力,从“最细微”着手,用“最快速”行动,高质量打造外资企业登记注册、知识产权服务窗口两个窗口,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坚持 “不说不能办、要说怎么办”,破除清理各种市场准入隐性壁垒门槛,大幅降低准入准营制度性成本,对重点外资项目启动办照辅助机制,为外企登记“太原速度”升级加速,在市市场监管局注册的787家外资企业许可业务全部实现半日内办结;引进服务机构40家,为全市创新主体提供专利商标申请、质押登记以及知识产权代理、托管、金融服务等一站式服务7000余次,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同时,高标准强化审管衔接,与市行政审批局建立畅通会商、研判和通报三个机制,前置监管服务经营主体1万余家次,扎实做好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的无缝衔接,确保经营主体“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好”。
二、全面推进法治监管,刚柔并济规范文明执法
一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紧贴营商环境需求,着力在“三抓两严”上谋创新、求实效。
“三抓”:
一是抓审查破解“壁垒”阻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去存量、审增量,由市场监管部门对市级出台文件全面统一审查,政府50个职能部门自行开展相对统一审查,切实给公权力戴上“紧箍咒”。今年4月,市市场监管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处理回应机制的通知》,将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工作全面升级。截至目前,累计审查各类增量文件1289份,提出修改建议200余处,清理各类政策措施799件,废止修订125件,有力维护我市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经营主体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二是抓队伍建设监管铁军。坚持全面依法行政和执法重心下沉,建立统一指挥、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机制,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抓手,稳妥有序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省率先开展基层队所标准化建设,用一个清单、一套流程、一部规范,蓄力打造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监管铁军。
三是抓执法推行刚柔并济。围绕市场乱象、舆情焦点、投诉热点开展民生领域“铁拳”“四季守护”等专项执法行动,上半年共查办各类案件1228起,罚没款821.43万元,移送案件5件。同时,探索建立柔性执法和首违不罚监管制度,制定包容免罚清单126项、减轻处罚清单18项,运用行政指导、告诫约谈等方式,对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从轻处罚419件、减轻处罚33件,免予处罚73件,让市场执法监管有尺度、有力度、有温度。
“两严”:一是严格规范涉企收费。严格涉企收费目录制度,严查涉企违规收费行为,严管民生领域市场价格。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围绕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金融行业、公用企业三大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整治,累计检查各类单位300余家,查办违规案件53起,督促收费主体主动退费485.75万元,责令退还717.58万元,罚没金额260.41万元,为企业减负1203.33万元,切实让政策红利落地,为经营主体减负。
二是严抓知识产权保护。全力构建知识产权“严、大、快、同”保护工作格局,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为重点,加强注册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特殊标志、奥林匹克标志保护力度,上半年共查办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案件43件,涉案金额5.59万元,罚没金额46.98万元;净化重点市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案件8起,案值0.71万元,罚款15.28万元。
三、全面构建新型机制,健全完善综合监管模式
今年年初,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局部署要求,市市场监管局印发了《信用提升行动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信用机制对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升市场整体诚信水平,助力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推动营商环境创新提升。
一是大力抓信用培育,提升主体发展质量。组织开展诚信教育,采取现场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信用监管法规规章的宣传力度,持续普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知识,提高经营主体依法诚信经营和参与信用建设的自觉意识。依托“3·15”消费者权益日主题宣传活动,印制并现场发放《太原市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倡议书》1万余份,大力倡导各类经营主体自觉建立诚信意识,合法合规开展经营,带动形成“守信、塑信、复信、用信”的社会氛围;开展《山西省社会信用条例》学习宣传月活动,组织各县区通过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平台广泛宣传,扩大社会信用知晓度;积极对接协调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行政审批等部门,在注册登记、信用修复等环节扎实推行信用承诺制度,逐步形成承诺信息公示、守诺情况、抽查检查、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的管理闭环。
二是双随机全面升级,切实管出公平效率。“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难点在于“放开”的同时还要“管好”。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更大程度上避免重复检查,在2022年太原市全面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的常态化运用的基础上,今年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会同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关部门全力打造“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升级版,5月份印发了《太原市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事项清单(第三版)即《“一业一查”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按照“市抽县查”模式,充分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差异化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截至6月底,全市已开展针对影院、保安公司等行业的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160次,抽取企业496户;市场监管部门内双随机已开展“登记事项不定向双随机抽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双随机抽查”等双随机抽查61次,抽取企业5898户。
三是两平台协同推进,依法助企复信塑信。落实信用约束措施,推进联合激励惩戒,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制度为抓手,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太原两个平台,协同多部门讲好信用约束故事,维护市场信用秩序。开通信用修复“快车道”,线上线下同步受理,实现信用修复“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及时为符合条件的721户经营异常名录企业、3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12户已接受行政处罚企业实施信用修复,帮助企业纠正失信行为、重塑良好信用。建立公示信息容错机制,针对企业自主发现年报公示信息填报有误以及市场监管部门在公示信息抽查中发现经营主体年报公示信息非主观错报的,允许经营主体申请修改,不直接作为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等情形列异处理。截至6月底,已受理为企业提供年报公示信息修改服务80余次,帮助企业积累信用。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决策部署,结合工作实际,不断优化工作机制,严格强化举措落实,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为太原市持续创优“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贡献市场监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