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刊新媒体首页 > 资讯 > 国内
投稿

【一线亮点】坞城市监所:提升软硬实力 推进“两化”建设走深走实

2024-03-06 09:35:04 来源: 作者: 点击量:30 责任编辑:admin

小店区作为全省、全市转型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不断找准站位、理清定位、明确方位。2023年,吸引25万余户市场主体集聚,总量、增速均创历史新高,市场主体数量规模在全省领先领跑。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经济持续发展,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对全区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因此,推动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对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切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近年来,小店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两化”建设部署要求及山西省基层市场监管所建设三年行动文件要求,围绕“塑形、铸魂、提质、增效”总体思路,通过“五抓五促”,着力打造设施完善、标识统一、运行规范、素质过硬、特色鲜明的“五星”样板市场监管所,基层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基层市场监管所建设的前列。

抓部署促有“序” 彰显优势底色

坞城市场监管所坚持以“创先夺优、领先领跑”为目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切实提升基层履职能力。环环相扣保落实。对创建标准进行分析、解读,逐一“建账”,确保任务项目化;根据基础、共性、特色三个类别,梳理出8大项38小项任务清单,及时“查账”,实现清单数字化;群策群力、加强跟踪问效,全面“交账”,助推创建高效化。统一标准塑形象。推行“标准化+”模式,从基础保障、功能划分、外观形象、队伍建设、内部管理、事权划分、履职绩效等方面细化标准,全面统一办公场所外观形象、办公环境标识等各类固定标识,实现井然有序、整齐划一,切实提升市场监管所的形象识别度和社会认知度。

抓党建促有“魂” 擦亮忠诚本色

坞城市场监管所立足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找准党建工作与市场监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效能,使党建工作的效果真正“看得到、摸得着”。健全工作体系。设立“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组建“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成立“小个专”党支部23个,实现市场主体一线指导和对口指导,确保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夯实基础阵地。充分发挥党建智慧库作用,组建“专家团”“智囊团”,打造标准化党员活动室,着力搭建党建平台,落实党务公开,做到政治学习制度化、业务培训经常化、服务发展持续化。厚植文化氛围。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塑所,科学设置党建文化、廉政文化、先进典型、亮点工作等展区,打造“会说话的文化墙”,增设“马克思读书角”,营造讲政治、有情怀,讲育人、有温度的办公环境。通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进一步织密组织体系、夯实基础阵地,推动党员干部感悟思想伟力、淬炼党性党风、服务发展大局,助力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抓队伍促有“型” 坚守为民原色

坞城市场监管所立足监管实际,着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优配强干部队伍,现有工作人员24人,平均年龄42岁,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75%,食品、药学、法学等专业背景人员达41.6%,具有行政执法证人员12名、特种设备监察证人员13名。全所坚持党建引领,以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以廉政建设推进正风肃纪,以扎实作风推动工作落实。同时,内外兼修,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文明用语、热情待人,并将提升外部形象与内涵素养同频共振,通过组织多种学习活动,提升全员理论素养和实战能力,打造“会监管、会办案、会维权、会服务”的“四会”型全能队伍。针对群众的投诉反映,坚持“一呼即应、一查到位、一管到底、一心为民”的“四个一”工作法,打造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市场监管干部队伍。

抓履职促有“效” 描绘担当成色

作为“管市场”“守底线”“促发展”直达基层一线党的部门,市场监管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责任大。坞城市场监管所秉承“敢”的胸怀和“为”的担当,逆行而上,冲锋在前,充分展现“市监担当”。推行多维善治。发挥协管员管家作用,定期摸排安全隐患,及时处置跟踪,延伸监管触角,有效拓展监管的广度与深度。帮助规范经营。定期研判消费者反馈,对餐饮外卖集中交易地点开展多轮整治,保障群众外卖食品“舌尖上的安全”。助推高效监管。强化网络平台监管举措,推动“线上+线下”监管有效融合,实现现代化市场监管效能大幅提升。2023年以来,累计收集隐患报告卡212份,全部跟踪处置到位,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检查,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案件查办,责令整改违法违规行为98次、查处违法行为44起,处理投诉举报3700余件,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80余万元,切实营造了公平、公正、便利的营商环境。

抓创新促有“质” 铸就品牌特色

坞城市场监管所是小店区市监局“两化”建设示范点,辖区共计2.54万余家市场主体,特别是辖区内拥有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大中专院校9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及看护点食堂共42家,就餐人数高达5.8万人。为进一步强化辖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防范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突出智慧化监管,积极推进学校集体供餐企业和校园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将食堂由“厨房重地、闲人免进”的封闭状态转化为视频化“透明厨房、人人监督”的开放状态,“明厨亮灶”率达100%,搭建起“线上+线下”监管双渠道,构建“校园+监管+社会”多方共治的监管格局。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建立“码上监管”电子台账、协管员“4+2+N”管理办法、案件全链条预审核模式等特色监管品牌,积极发挥智慧食安、电梯一张网、一瓶一码等数字监管平台作用,助推进一步实现精准服务、安全满格。(小店发布)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法治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法治周刊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