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晋源,天高云淡,瓜果飘香。沿柳跖河的小牛线公路旁兴旺采摘园家庭农场内,采摘的游客来来往往,园主杨振清一家忙得不亦乐乎。
放眼望去,果园里郁郁葱葱,西梅、葡萄、苹果、梨、枣等挂满枝头,满园诱人的鲜果令人垂涎。园内养殖的数头羊悠然自得地吃着草料,虫鸣犬吠声入耳,徜徉其中,田园牧歌般的诗意生活,让前来采摘的游客流连忘返。
晋源区南张村果树种植历史悠久,鼎盛时期面积达上千亩,今年69岁的杨振清是晋源区科技特派员,痴迷果树种植,已有50多年的种植经验。如今,杨振清的果园主要种植葡萄和西梅,各有5亩,苹果树、梨树、枣树等也散落园中。杨振清夫妻俩和儿子儿媳共同操持着采摘园的农务。
“朋友都说这儿的水果好吃,所以今天专门过来看看。”从娄烦赶过来采摘的席女士拎着满满两大袋苹果和葡萄笑着说。
果鲜甘甜,味美而殊,受到顾客青睐,仰赖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种植技艺。果园门前,发源于天龙山的柳跖河,自西向东流淌,汇入汾河,冲击成疏松的沙土地。园内果树不施用化肥,采用EM菌和羊粪来增强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才造就了这满园的甘甜味美。
“这边是‘风味皇后’、‘蓝蜜’、那边是‘恐龙蛋’‘味帝’,来,你尝尝可甜了。”杨振清笑着随手摘下一捧西梅递给大家,已经熟透的西梅果皮泛着蓝紫色,拨开果皮,晶莹剔透的果肉香甜四溢,一口咬下去汁水要爆出来。让人一吃忘不了,吃了还想吃。
“这种葡萄叫巨燎峰,比巨峰更甜,糖度在25度左右,每年成熟期我的果园都吸引一批‘葡粉’。”
果树种植是个技术活儿,几十年来,杨振清不间断地去河南、陕西、北京、山东等地实地选种,回来通过育苗或嫁接来培育新品种。每个品种历经2、3年时间试种,综合考虑病死率、挂果率、果实品相、挂果时间等,经过不断的淘汰,再进行大范围种植。就这样,在淘汰育种、育种淘汰的循环往复中,杨振清摸爬滚打,凭借多年的经验,成为晋源区果树嫁接方面的科技特派员。太原市生态工程学院科技专家也在果园悉心指导,开展葡萄“有机旱作增硒优质”栽培试验。今年,杨振清优中选优,园内葡萄只保留了巨燎峰,赢得市场青睐。
看着日夜奔忙的父亲腰背日渐弯了下去,腿脚也不太利索,儿子杨晓光和儿媳阎晶晶便主动扛起了果园管理的重担,当起了新农人。
阎晶晶介绍,近日,为了拓展销路,她还在抖音上拍起了果园日常,播放量最高的达8000多,来自河南、广西等外省市的订单络绎不绝,来果园采摘的游客每天也都有十几波。
今年,这对年轻夫妻还在采摘园里开辟出大棚用来进行葡萄育种试验。“大棚抗风采光,不受自然天气影响,不用担心水果因降雨而开裂等问题,实现科学可控,明年就能迎来葡萄盛果期。”阎晶晶说。
“我们还会免费传授村民果树种植管理经验,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看着满园的硕果,阎晶晶信心满满地说,“有了国家政策扶持,改良种植技术,这些香甜的水果就能成为我们的‘致富果’。”
文:杨润德 崔莉霞
图:安慧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