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刊新媒体首页 > 聚焦 > 聚焦
投稿

山西唯一,太原环西山—汾河“骑行+”跻身全国首批

2025-11-12 13:50:08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近日,国家六部委联合公布第一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名单,太原市环西山—汾河“骑行+”户外运动目的地成功入选,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11月12日,在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锐介绍项目情况,一幅“生态修复+户外运动+文化体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据介绍,自2025年1月国家《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太原市迅速组建跨部门工作专班,历经政策衔接、基础筹备、申报推进三个关键阶段,最终成功获批。“这是国家政策红利与地方发展需求的精准契合,更是全市上下协同发力的成果。”李锐表示,太原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骑行+”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是项目脱颖而出的关键。生态方面,西山片区实现了从“矿山荒山”到“绿水青山”的蝶变,近年来累计造林绿化20余万亩,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杜儿坪街道的山体复绿工程让昔日采矿区变身骑行绿道,这里也先后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级气候康养旅居地。文化层面,骑行线路串联起晋祠、天龙山石窟等9处国家级文保单位,以及125处网红打卡地,“骑行至晋祠赏宋代古建,沿汾河观湿地风光,中途探访太山龙泉寺”的特色路线,形成了“骑行即读史”的独特体验。

“项目核心竞争力在于‘生态+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布会上,李锐告诉记者,产业方面已培育出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这一华北顶级IP,2024年该赛事直接带动相关文旅消费超8000万元,太原本地骑行装备企业“晋骑营”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加之太原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3小时通达京津冀、2小时辐射全省”的区位优势,以及51.6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和259项市级行政管理权的高效服务保障,为项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规划,项目以城六区为建设区,西山片区、汾河景观带及晋阳湖为核心区,将构建“1334IP矩阵”。“1核”即打造集信息咨询、装备租赁于一体的“出发营地”,目前太原滨河自行车道已建成3处临时服务驿站,提供基础保障;“3个功能区”精准定位不同群体,北部汾河二库周边聚焦潮流骑行,中部晋源新城深耕营地教育,南部姚村镇联动晋祠推动体旅融合,姚村镇已启动3个村集体骑行民宿建设,预计明年五一投用;“3大主题赛事”与“4季产品”将打破季节限制,春季推出“汾河踏青骑行”,冬季举办“西山冰雪骑行嘉年华”。

项目分三期推进,近期将重点完善“出发营地”功能和应急救援体系;中期串联晋祠、天龙山等资源打造主题线路,深化“骑行+康养”业态,晋源区已规划骑行康养步道;远期将申办国际高级别赛事,推动太原成为国际骑行热点城市。项目建成后,成熟期预计年接待骑行爱好者超百万,带动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繁荣。

政策与赛事保障为项目注入强劲动力。市发改委社会科科长杨海龙介绍,目前已落实1亿元中央试点城市扶持资金,1000万元省级文旅融合专项投资计划也列入2026年规划,下一步将优化资金投向智慧服务体系等关键领域,并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市体育局产业科科长亢荣强则表示,将升级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规格,策划“亲子骑行节”“老年骑行挑战赛”等群众赛事,并强化赛事组织与推广,以赛事提升目的地影响力。

当前,太原正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乡村参与”的理念,开放基础设施共建等四大合作领域。从昔日矿山到全国户外运动目的地,环西山—汾河“骑行+”项目正书写着生态与产业共兴的太原答卷。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法治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法治周刊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