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学生饮食安全,规范校外“小饭桌”经营行为,8月5日下午,区市监局黄陵所组织开展校外“小饭桌”食品安全专题培训,辖区40余家“小饭桌”负责人参与。
此次培训旨在强化主体责任,规范操作流程,筑牢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防线。会上重点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文件,对“小饭桌”备案经营、星级评定、自查整改、食品安全等提出详细要求。监管方面,对不同星级单位实施分类监管:优良单位常态化监管,一般单位加强指导,不合格单位加大检查频次,无证经营者严肃查处,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投诉举报多的不合格单位不予登记,纳入“黑榜”公示。操作规范上,积极推行“六个统一”公示体系,包括统一门头牌匾、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管理制度、原材料及供应商信息、食品添加剂公示和“小布袋”进货票据收纳公示。同时要求完善制度档案,落实人员晨检、进货查验(“三票证一记录”)、食品留样、餐饮具消毒等操作要求。
此次培训还针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风险提示,通过列举细菌性食物中毒、四季豆未烧熟煮透等常见风险,要求经营者加强对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如遇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立即停止供餐、封存食材,30分钟内上报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培训重点围绕四大核心目标展开:一是明确“小饭桌”负责人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需全程把控食材采购、加工等关键环节;二是详解从原料采购到食品留样的全流程操作规范,消除风险隐患;三是通过强调食品安全“红线”,规范操作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四是积极回应家长关切,提升社会对“小饭桌”的认可度。
此次培训通过政策解读与实操指导相结合,为“小饭桌”经营者提供了清晰指引,进一步推动校外餐饮安全管理提质增效,为切实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小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