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刊新媒体首页 > 聚焦 > 聚焦
投稿

晋源区两处文物入选全国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2023-07-18 16:43:13 来源: 作者: 点击量:30 责任编辑:admin

7月14日,国家文物局于印发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位于晋源区王郭村的“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铭和位于晋祠博物馆的《晋祠之铭并序》碑成功入选,这也是太原市仅有的成功入选的两处文物。

《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从战国至清,文字种类包含汉文、藏文、蒙文、满文、维吾尔文等20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保管、收藏在323处文物保护单位和221家文物收藏单位。此次公布的名录全面展现了我国古代碑刻刻成年代、类型形制和分布区域情况,记录了我国古代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例证。相关文物还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字、书法、文学的演变,反映了古代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记录了中华文明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

刻于隋代的“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铭,于1999年7月出土于晋源区王郭村。此处墓志记载了墓主虞弘一家三代人的生平履历。志长宽约73厘米,有盖,志盖上阳文篆刻3行9字“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志文出土时右下缺一角,志有界格,共25行,行26字,现存625字。志文分志和铭两部分,志文基本为隶书,铭文为楷书。志文由右至左竖写。除可一窥隋隶面貌外,志文所载的相关史实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刻于唐代的《晋祠之铭并序》碑,集史学、文学、书法等为一体,现藏于晋祠博物馆“贞观宝翰”亭,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俗称唐碑。碑身高1.95米,宽1.2米,厚0.27米。碑额左右各雕螭首一对,齐头下垂,为唐代碑额的典型特点;额首书“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九字,属罕见的龙头飞白隶书;碑阴列长孙无忌、萧瑀等七位跟随李世民东征的初唐功臣的亲笔签名和官衔。这通碑文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国的史迹,以达到宣扬唐王朝文治武功、巩固政权的目的。全文共计1203字,其中,序文1003字,为骈俪体;铭文200字,为四言体,共28行,44字至50字不等。行文自如纵横,引古论今,富有哲理。其内容大体分为四部分。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67.6K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法治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法治周刊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