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刊新媒体首页 > 企业
投稿

提升金融服务四“度”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22-11-04 17:36:58 来源: 作者: 点击量:375 责任编辑:admin

今年,晋城银保监分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银保监会系统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取得新成效。

一、提升金融服务速度,聚力受困行业企业

深入开展助企纾困。针对疫情形势下市场主体遇到的还款、融资难题,晋城分局在深入调研走访基础上,联合人民银行晋城中支、晋城市金融办构建起“1+15”金融支持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助企纾困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通过“增、降、减、免、缓”五字诀最大限度保障市场主体正常运转。今年4月和10月疫情防控措施解除后,分局第一时间成立督导组,明确了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节奏。先后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4县域分管县长交流沟通,共同召开推进工作会4次,召开银企对接会8次,走访乡镇企业60余家,解决企业融资诉求80余个,做到了县域全覆盖、机构全覆盖,重点业务全覆盖。疫情期间,辖内15家金融机构出台148条具体举措,为13196户小微企业累计贷款138亿元,其中信用贷款投放43.47亿元。各银行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新增贷款利率明显下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由5.02%下降至4.65%。各银行机构共减免利息7209万元,减免手续费784万元,为各类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帮扶,工作得到晋城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

落实稳住经济政策措施。制定稳住经济政策措施专项行动方案,针对住宿、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开展首贷提升活动,通过改造业务流程、优化权限管理、融合线上线下等方式,推进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的模式,探索建立贷款全流程限时工作机制,提升信贷审批效率。1011日,联合市金融办、人行晋城中心支行等部门共同建立晋城市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服务保障作用。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推广适合餐饮企业特点的营业中断损失保险积极承保出租车商业保险,实现愿保尽保。全市银行机构发放首贷户2405户,金额35.1亿元为餐饮企业、货车司机、出租车提供风险保障10亿元。

助推新市民安居乐业。印发《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专项行动方案》,明确监管指引和服务规范,突出6项重点任务,细化21条工作要求。建立新市民金融服务直通车平台,实时收集掌握新市民金融需求,汇总整理后向机构精准推送。编制《晋城新市民银行产品服务目录》《晋城新市民保险产品服务目录》,以明白纸的方式确保惠民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开展情暖新市民 金融在行动宣传周活动,提高公众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认知度、满意度。选取新市民聚集地工业园区作为示范点,创建主办行模式,打造富有时代特征、晋城特色、监管特点和行业特性的工业园区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体系。9月末,累计发放新市民各类贷款5536户、17.09亿元。积极发展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保险晋惠保,参保人数达21.27万人,已赔付89人、84.18万元。特色做法有:中行推出“启航贷”,为62名大学毕业生提供44万元就业初期资金;农行“农民安家贷”累计发放贷款3408万元,惠及119户进城购房新市民建行平台上线可供新市民租赁的房源4516套;人保财险积极发展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保险“晋惠保”,参保人数达21.27万人,已赔付85人、68.36万元。

二、增强金融服务力度,聚力重点产业发展

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林武书记调研晋城时指出“晋城要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全省产业转型多探新路晋城分局引导辖内银行业极对接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和机电装备产业园、南村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传统产业转型项目,充分发挥金融对转型发展的助推作用,支持煤炭、煤化工、电力、钢铁铸造等传统行业通过数字赋能实现转型升级。9月末,全市银行机构支持晋城市转型综改项目107个,贷款余额497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工程78个,金额177亿元。

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晋城是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的永久会址。为支持康养产业发展,晋城分局引导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大力支持晋城三带一工程白马寺高端康养示范区、百村百院等项目,支持食品、陶瓷、纺织等产业提品质创品牌,支持先进半导体、碳基新材料、超高速机器视觉、纳米陶瓷玻璃等六新项目产业化建设,助力晋城文旅康养融合发展。9月末,全市银行机构支持文旅康养、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92.36亿元,较年初增长36%

组织召开政银保企金融服务大会。配合晋城市政府系统梳理晋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1+5”现代产业体系等领域的340个项目1098亿元融资需求,以及300家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名录,编制《晋城市重点项目及企业融资需求册》。起草编印《山西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各类企业及个人产品册》,全面介绍面向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新市民等重点服务对象的贷款产品和保险产品,逐一明确申贷路径。928召开政银保企金融服务大会对重点项目进行推介,现场促成18家金融机构与24个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金额264.4亿元,目前,对接落地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校准金融服务精度,聚力乡村小微民营

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能力扎实做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保持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涉农金融贷款持续增长9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894.69亿元,较年初增加115.09亿元,增长14.76%保持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连续稳定,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主责任银行制度,向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发放利率优惠、财政适当贴息的小额信用贷款,确保应贷尽贷,支持脱贫人口通过发展生产增收致富。9月末,全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累计投放3686户,1.86亿元,连续6年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增强小微企业金融获得感加强银行保险机构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稳妥开展见贷即保”“信用保证保险批量业务合作模式。规范融资环节收费和管理,鼓励机构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小微企业。合理降低小微企业投保成本,探索创新面向小微企业的保单融资产品。9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66.20亿元、户数28320户,较年初分别增长31.23%14.15%。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53%,较年初下降0.53%见贷即保、批量化业务在保5468户,余额20.66亿元。

助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印发《关于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从5方面16项举措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环境。督促各银行机构补齐短板,切实把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9月末,全市累计发放民营企业贷款户数60420户,贷款余额达到491.31亿元,较年初增加89.30亿元,增长22.21%

传递金融服务温度,聚力百姓民生福祉

发挥保险保障托底作用保险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晋城分局引导辖内保险公司积极开展机动车辆保险家财险、责任险、保证保险、短期健康险分红型寿险等产品,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为百姓幸福生活提供“安全线”和“保障网”。9月底,辖内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0.49亿元,同比增长8.48%,增速排全省第二,提供风险保障29230.94亿元。

积极推动创新险种发展。大力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特种设备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等重点险种健康发展,为各产业发展提供保险保障。9月末,全市责任险保费规模8568.89万元,同比增长31.61%,高于全省增幅7.59个百分点。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国家级试点工作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及风险防范机制9月末,晋城市已累计受理申请1535人,评定通过1382人,已有1287名失能人员享受到每月840元至2205元不等的保险待遇长期护理保险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一种保险,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所需费用。截至目前,晋城市已累计受理申请1535人,评定通过1382人,已有1287名失能人员享受到每月840元至2205元不等的保险待遇。晋城市先将城镇职工作为试点对象,参保职工49.55万人,未来将逐步扩大到全体城乡居民的医保参保者;按照晋城市医保局20216月底数据,相当于每人每年筹资148元,在全国属于中上水平;保障标准较高,居家护理每人每日定额30元;居家上门护理定额为1500/月(50/日),机构护理支付标准为每人每日定额100

加强重点领域风险保障。参与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重点围绕蔬菜、中药材、生猪、家禽、肉羊、蜂业六大特色产业提供信贷和保险服务并在全省率先开办政策性仔猪保险、蜂业收入保险、野生动物伤害补偿保险和古树保护保险,各保险公司承保种植业167万亩、林业393万亩、养殖业83万头,提供风险保障近96亿元。发挥防贫综合险托底作用,牢牢兜住建档立卡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三类人口的收入底线,确保全市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特别是“1+N”防贫综合走在全省前列,今年应对暴雨灾害和陵川“倒春寒”影响方面,理赔212.9万元,赔付率35.83%,发挥了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

下一步,晋城银保监分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银保监会、山西银保监局工作部署,狠抓金融支持稳经济措施落实的时效和力度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化金融供给,深化政银保企系列融资对接活动和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67.6K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法治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法治周刊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